close

1186309_719581358067829_240473442_n  

 

【德國憲法禁止太早開發孩子智力】

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但德國憲法禁止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Hard Disk),留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重點在:

1、基本社會常識。

2、動手能力。

3: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電腦的硬盤(Hard Disk),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

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

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

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UngarnEsiststrengstens verboten in diesemJahr den KindernSchreiben, Lesen, Rechnen, usw. beizubringen. Die pädagogischeArbeit der Kindergärtenistkostenlos.

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亞洲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

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亞洲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

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藉鑑。

同時也希望亞洲的教育工作者別沾沾自喜,因為今天所做的事情,其實是毀了亞洲的一代又一代

 --------------------------------------------------------------------------------------------------------------------------------------------------

 

 

1此文後面提出一個很奇怪的數據,什麼「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這個數據到底是不是真的先不談,因為光她的論述就有很大很大的問題

 

a用諾貝爾獎的獲獎人數比較並不準,因為第一屆諾貝爾獎是於1901年頒發(注一),那時台灣進入日本時代才五年(注二),清朝被八國聯軍攻擊 (注三),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程度、時間並不一樣,怎麼可以這樣比較? 光起跑點就不一樣了,這樣的比較有很大的問題。

 

b再者,德國推行這樣的教育制度難道是從1901年開始? 如果不是,那代表有些德國的諾貝爾獎得主不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習,那這些數據就要排除,再說文章裡面很強調的德國基本法於1949年才獲得通過(注四),所以難道可以把德國人獲獎的總數歸功於這樣的教育制度?

 

c那些「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已經屬於不同的教育體制,根本不該放入計算

 

d最根本的問題是,「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這句話是個天大的大笑話,諾貝爾獎的得主是縱向的,每年發一次,你人口數是在某個時間的統計,你拿從1901年開始頒發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統計去跟現在的人口數作比較,根本就是莫名其妙、匪夷所思,張飛打岳飛。

 

e至於用諾貝爾獎的得獎人數是否可以代表教育的成果,又是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目前諾貝爾獎總共有6個獎項,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注一),這些獎項難道可以代表教育的成果? 那什麼世界大學排行不就用諾貝爾獎得獎人數作排名不就好了? 再說諾貝爾獎的得獎者很多都有極大的爭議(注五), 我同意諾貝爾獎可以做為參考數據,但是只拿這種數據來衡量教育成果就很可笑。

 

 

f還有另外一個疑點,如果「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那為什麼德國人拿諾貝爾獎的人數會佔總數的一半? 其他的歐洲國家呢? 去哪裡了? 如果都是類似的教育體制和理念,那為什麼德國的諾貝爾獎人數可以遠遠超過其他的歐洲國家? 

 

2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友提出對這篇文章的質疑,這位網友認為這條法條的意思是「德國為了彰顯教育的平等,不搞特殊化和貴族學校」,但這篇就牽涉到翻譯的問題,所以本人也不是很確定,希望有精通德文和德國憲法的大大留言指正。(注六)

(可參考第10點的[其他參考文章], 其他網友也有同樣的質疑, 本文的留言第1,3樓的網友也有提供相關資訊) 

 

3關於各國諾貝爾獎得主統計,在網路上查到BBC的資料(注七),顯示美國才是最大的贏家,截至2010年,美國的得獎人數(323)是德國(103)的三倍。

 

諾貝爾獎人數  

 

維基也有各國諾貝爾獎得主人數的統計(注八),截至2012年,美國的得獎人數為338,德國為103。想要看其他詳細的資料可以看諾貝爾獎得主列表(注九)

雖然BBC和維基的資料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但至少比網路上胡亂轉載的文章可信度還要高得多。

如果有更可靠的數據,請留言指正

 

網路也有其他的數據人數稍有不同但應該是得獎者的國籍判定問題比如有的人是在A國出生後來到B國接受教育長大後也在B國工作有的是在A國出生A國接受教育長大後到B國作研究接教職有的是父母親是A國人,但小孩都在B國出生長大、接受B國教育,得獎時也是在B國。計算的方法不同,各個版本的數據才會有差異但還是不脫美國第一英法德次之的排名。(注十)(注十一)

 

結論:此篇文章什麼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是徹頭徹尾的屁話。

 

 

4本人並非全然反對這篇文章,只是這篇文章從頭到尾只出現一個數據「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並且以此數據做為「德國教育的成果」,進一步肯定「不要太早開發孩子智力」的論點。只出現一個數據、而且還是一個錯的數據,這點就可以顯示出作者的用心程度,也可以顯示出這篇文章的可靠程度是如何。

 

 

5教育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禁止過早開發孩子智力」只是在小孩的學習初期階段,後面的培養、專業養成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但這篇文章的論述只聚焦在學習初期的部分,好像得到諾貝爾獎的得主都是受惠於「學習初期沒有過早開發智力」,個人認為這樣的結論過於草率。

 

 

 

6如果只要立個法禁止學前班就有這麼顯著的效果,那也輪不到這篇文章出來宣揚這個觀念,世界各國必定會爭相仿效,但並沒有如此,這表示禁止學前班不是什麼了不起了靈丹妙藥,起碼他不是非常關鍵、足以嚴重影響小孩長大後的表現。

 

 

7有人說再怎樣德國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也是全世界前幾名,那表示德國的教育也有值得借鏡之處, 這要請讀者回到 1-a 去看,各國工業化程度、時間不一,德國起步比較早拿到的諾貝爾獎會比較多是很正常的。況且得諾貝爾獎又不是只有受到教育的影響,也跟國家重不重視相關研究有關,如果國家在諾貝爾獎的相關領域投資大量經費,讓相關人才有發揮的舞台與資源,那此國相較於其他經費不足的國家,得到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就較高,我想說的是得到諾貝爾獎不代表這個國家的教育有多厲害,教育只是諸多影響因子的其中一環罷了。

(a、b、c、d都會影響E,某國在E有傑出表現,可能是a、b、c、d的綜合影響,此時你不能說某國在a上面有什麼政策,才導致某國在E有傑出表現,因為E是同時受到a、b、c、d的影響)

 

 

8【總結】這篇文章的邏輯是這樣:

 「因為德國對於C有某個政策A,使得德國在B這個項目上獲得比較高的成就,因為德國在B這個項目上獲得比較高的成就,證明了德國在C上面的成果,所以德國的C值得肯定、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A=禁止太早開發孩子智力

B=諾貝爾獎得獎人數

C=教育

a「德國有某個政策A」 在第2點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友提出質疑,但是否正確尚未求證,故先暫且存疑。

b「德國在B這個項目上獲得比較高的成就」這個在第3點被徹底打爆,證實是錯誤的數據,第1點也在質疑上面這個論述

c因為「德國有某個政策A」,所以「德國在B這個項目上獲得比較高的成就」

第5點、第6點都在質疑上面這個因果關係

d因為「德國在B這個項目上獲得比較高的成就」,證明了「德國在C上面的成果」

第7點和第1點就是在質疑上面這個論述

e如果其他國家也做到A,是否也會在B這個項目上獲得比較高的成就?

1-f就是在提出這個質疑,如果其他國家有做到A,卻沒有在B這個項目上獲得比較高的成就,那表示原先這個論述就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你對我的質疑有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9文章中出現的硬盤(Hard Disk)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用語,台灣的用法是「硬碟」(注十二),所以可以推測這篇文章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傳來台灣的。之後我又繼續追查的結果,這篇文章的作者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留德學者楊佩昌,我也找到他的部落格和原文(注十三),一個「留德學者,經濟史博士」居然連數據都會搞錯,不知道他到底是怎麼拿到學位的。

 

楊佩昌  

 

 

 

10其他參考文章

德國立法並不禁止學前教育- 批《聯邦德國為何立法禁止學前教育?》一文(知珩知微)

德國真的立法禁止學前教育嗎 (蓋昭華的博客)

德國憲法從未禁止學前教育(蓋昭華的博客)

 德國憲法真地禁止“學前教育”嗎?(常晅的博客)

 網路追追追/怕影響孩童智力發展 德國禁止開辦學前班?

德國禁止學前教育嗎!?(作者:淡可樂)

 

 

注一: 諾貝爾獎

注二: 1895年6月17日台灣總督於台北城舉行「始政式」

注三: 八國聯軍

注四: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簡稱《德國基本法》)於1949年頒布

注五: 諾貝爾獎爭議

注六: 德國憲法真地禁止“學前教育”嗎? (2012-01-24 17:32:53)

注七: Which country has the best brains? BBC News

注八: 各國諾貝爾獎得主人數

List of countries by Nobel laureates per capita

注九: 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注十: American Leadership in Science, Measured in Nobel Prizes  Posted by  Jon Bruner

注十一: Top 10 Nations with Most Noble Prizes Winners            Posted by admin

注十二: 硬盤  

注十三:楊佩昌:聯邦德國為何立法禁止學前教育?

 

 

 

 

 

 

PS我想再聲明一次我也反對送小孩子去補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才藝小孩痛苦家長也白花錢小小孩就讓她開開心心長大就好有沒有補這些才藝或者先修班有很大的差別嗎?

但我實在看不下一篇使用錯誤的數據錯誤的論述的文章」被到處亂傳,小的不才,但還是決定以自己微薄的知識跳出來反駁,也歡迎各位大大留言指正,也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和本篇文章網址即可)

 

 

----------------------------------------------------------------------------------------------

[補充] 博士的文章在網路上受到一堆人的炮轟,又寫了一篇反駁文(注十四),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楊「博士」還是沒有意識到德國人並沒有分享一半的諾貝爾獎,只有補充說明原文(注十三)所說的學前教育是指「聽說讀寫」的專業培訓。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有機會的話我倒想問問看楊「博士」,請問在德國可不可以合法開辦「小學先修班」(先修基本算術,閱讀,寫作等課程)? 會不會被取締? 會有何處罰?相關法條為何? 

 

注十四: 德國是否禁止學前教育?-答網友“遊遍德國”

 

[推薦閱讀]

深度分析德國教育:是否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作者:山人 幸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llblackdog3 的頭像
    smallblackdog3

    小黑犬

    smallblackdo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