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天生就具備「讀心術」,能夠去猜測別人心中的想法和感覺,

這種「讀心術」的能力,讓人類得以和別人建立關係、進行協作,

而這本書就是在探討: 人類的這種能力如何運作? 

這種能力的極限? 這種能力有什麼缺陷? 

什麼時候這種能力是有效的? 而什麼時候這種能力會導致我們誤解人心?

 

人類能否正確的感知到「別人心中對於我的印象」?

人類善於去猜測,自己周遭的人們對於自己的總體綜合印象,

而不擅於去猜測,個別的人對於自己的印象,

人類也不擅於去猜測,哪些人喜歡自己? 而哪些人討厭自己?

另外人類也非常不擅於分辨假話和實話 (研究顯示人類的這種能力只比隨機猜測好一點)。

 

人類有沒有辦法知道自己親密的人在想什麼?

研究顯示,相較於陌生人,人類有較高的準確率,去讀出自己親密的人的想法,

問題在於,我們自己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準確率,

我們以為自己相當了解自己親密的人,但其實並不是如此。

書中把這種現象比擬為,一個棒球選手明明打出的是二壘安打,卻以為自己打出了全壘打

 

 

在怎樣的條件下,人類才會啟動自己的「讀心術」?

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就是距離,二就是相似性。

如果對方和我們距離越近,或者如果對方和我們的相似性越高,

我們會比較容易啟動自己的「讀心術」,

相反地,如果對方距離我們非常遙遠,或者是和我們的相似性很低

我們可能就不會啟動自己的「讀心術」,因此忽視對方的心智,

認為對方只具備「不完整的心智」或者是「比較次等的心智」,從而將對方視為次等的人類。

 

在歷史上,

美國政府就曾經因為把印地安人視作「野蠻人、沒有思考能力的動物、沒有感受能力的物品」,

而下達殘酷的遷居令,強迫752名龐卡族美洲原住民從原本的家園,遷移到荒蕪的印地安保留區,

許多龐卡族的族人在徒步遷移的過程中喪生,

另外由於缺少糧食的關係,在搬到保留區的第一年就有三分之一的人死去,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慘劇,

就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官員忽視印第安人的心智,沒有開啟自己的「讀心術」,

不把印地安人當人看,所以用非常不人道的方式對待他們。

 

 

書中還有提到另外一個例子,讓我覺得蠻驚悚的,

那就是一直到1990年之前(這個年份我確定我沒有打錯…),

對嬰兒動手術的時候都不會進行施打麻醉,

因為以前的醫師覺得嬰兒並不具備感受疼痛這種人類心智的基本能力。

 

 

 

「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是人類預設的運作模式

人類總是以自己的觀點來推理別人的心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一樣,

只是大人比較善於跳脫自我中心反射,經過思考之後,才比較能貼近對方的觀點。

這就好比是下載 app的時候,app的通知都是預設打開的,

你必須要點開app的設定,把app的通知開關給關掉,才能避免app的通知一直叫,

而人類的心智運作時,「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是預設打開的,

你必須在每一次使用「讀心術」去推理別人的想法和感覺時,

記得把這個傾向給關掉,要是沒有關掉的話,就會造成各種誤解和謬誤。

 

以自我為中心的偏見

在一項對於美國民眾的調查當中,大多數的人都說自己大多數時候比別人更快樂。

在1963年的甘迺迪刺殺案以及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事件後,

有一個全國性調查團體在這兩起事件後進行電話調查,

結果受訪者都說自己比別人對發生的悲劇更沮喪。

這就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偏見,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很了解,

但對其他的人的情緒則不是很清楚,所以導致我們覺得自己的情感比別人更豐富

 

 

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有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在這個實驗當中,

研究人員請已婚夫婦各自說明,自己對於家庭的活動大概負有多少的責任,

家庭活動包含了: 清理屋子、準備早餐、調解紛爭、製造髒亂、吵架,

理論上兩個人加起來的比例應該要等於百分之一百,

但有趣的事情是,夫妻加總的比例都遠大於百分之一百,

這又是另外一個自我中心的例子,

顯示人類都會過度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另外一個實驗是針對學生的 (哈佛企管碩士)

這些哈佛碩士班學生在兩年的碩士班課程中,都和同一批同學同組

同組的學生要合作完成所有的課程作業

研究人員讓學生估計自己對於小組的課程作業有多少貢獻

一個小組有好幾個學生,然後把這些學生宣稱的貢獻比例都加總起來

同樣是超過百分之一百

結果發現學生同樣會過度高估自己的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lblackdo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