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學測國文選擇題<91年以後>,可以發現分成兩大類
一測驗考生基礎必備能力
1國字注音2閱讀、文意理解3重組...
@@此類不需讀課本就能作答,全憑自身國文能力
二測驗考生對教材熟悉度
1課文+作者+出處2與課文無直接相關,衍生出來的國學知識
@@要準備國文,主要是指此類而言
筆者已在 <準備高中國文以應付學測指考>裡提到,
一些很偏的國學知識根本不需讀(與課文無直接相關,衍生出來的國學知識)
只要熟讀課本即可,課文+作者+出處要看熟
但那些才是我說要把握的部分呢?
而哪些是我所謂不太需要讀的國學知識?
本人整理了91年以後的學測國文考題,
學弟妹看了之後就大概可以知道哪些是屬於「1課文+作者+出處」
哪些是屬於「2與課文無直接相關,衍生出來的國學知識」
為了版面的整潔,國學知識的部分另外發一篇文章,
以下屬於「1課文+作者+出處」的部分
<筆者舉的課文是筆者高中三年讀過的,各家版本選的可能有些小差異>
91
<ABD>20. 下列是一段有關古典詩歌發展的敘述, 其中對 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 先秦時期有北方的《詩經》與南方的《楚辭》, 前者句型以 (a) 為主, 自有莊重之音; 後者則以帶有 (b) 字的語氣詞構句,別成曼妙之調。 (c) , 五言詩的寫作已臻於成熟, 由一群佚名文人所作的(d) , 即為此時的代表作。到了 (e) , 七言詩也日益流行, 並漸漸注重聲韻格律。迄唐代繼承前代句型與聲律的實驗成果, 終於確立近體詩的規範。」
(A.) (a) 應填入「四言」
(B) (b) 應填入「兮」
(C) (c) 應填入「西漢末期」
(D) (d) 應填入「古詩十九首」
(E) (e) 應填入「東漢初期」
@詩經<蒹葭>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以上兩篇課本都有
91補
<B>8 . 某書「目錄」於第N章有下列三個子目: 一、「為時而著」與「為事而作」; 二、「補察時政」與「洩導人情」; 三、對樂府詩的重視。則第N章的標題最可能的選項是:
(A.)「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B)「元稹白居易的文學思想」
(C)「明代公安派的文學思想」 (D)「清代桐城派的文學思想」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D>10.為古書配上可以概括其內容的新標題,不但能彰顯該書的特色,更能使讀者樂於
接近。如果你是書店的店長, 行銷組送來下列四則「古籍特賣」的海報標題, 你
認為哪一個標題與書的內容最不相符?
(A.)「先民占卜的智慧」: 《易經》
(B)「魏晉名流的軼聞」: 《世說新語》
(C)「歷史興衰的明鏡」: 《資治通鑑》
(D)「知識分子的風骨」: 《儒林外史》
A要是不知道,出去別說自己是華人
B國中就學過王藍田食雞子<古文40篇也有世說新語選>
C國中歷史就教過了
D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92
<C>8.有關下引文字的敘述, 錯誤的選項是:
「始先生以進士, 三十有一仕歷官, 其為御史、尚書郎、中書舍人, 前後三貶,皆以疏陳治事, 廷議不隨為罪。常惋佛、老氏法潰聖人之隄, 乃唱而築之。及為刑部侍郎, 遂章言憲宗□ □ □ 非是, 任為身恥, 震怒天顏, 先生處之安然,就貶八千里海上。」
(A.)「先生」應指韓愈
(B)□ □ □ 可能是「迎佛骨」
(C)「就貶八千里海上」應指貶謫永州
(D)由「常惋佛、老氏法潰聖人之隄」可推知這位「先生」以傳承儒學自任
@韓愈師說<古文40篇>
<ABCD>23. 如果想要了解「唐宋古文運動」的基本主張與重要人物的文學成就, 可以閱讀下列哪些著作?
(A.)新唐書 (B)韓愈集 (C)歐陽修集(D)蘇軾集 (E)柳永詞
A都已經告訴你「"唐"宋古文運動」,還不會選我也沒辦法了
B韓愈師說<古文40篇>
C歐陽修醉翁亭記<古文40篇>
D蘇軾赤壁賦<古文40篇>
92補
16-18為題組
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 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古代儒者時懷淑世之心, 卻往往事與願違, 即孔子亦不免有 16 之歎。後世知識分子將此一「失志」情懷寄託於作品中, 乃形成中國古典文學中
的「士不遇」傳統。 17 可謂樹立此一傳統最早的典型,其後 18 歸田園, 透過詩文創作構築其圓滿自足的生命世界, 為不遇之士提供平易可行的安身立命之道。二人皆被譽為偉大的詩人。
(A.)「用之則行, 舍之則藏」 (B)「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
(C)「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D)柳宗元 (E)蘇軾 (F)陶潛
(G)王維 (H.)屈原
16<B>
17<H>
18<F>
ABC論孟選讀總上過吧?
D始得西山宴遊記<古文40篇>
E赤壁賦<古文40篇>
F桃花源記<古文40篇>
G這要看各家課本有沒有選到王維的詩
H漁夫<古文40篇>
93
94
<CDE>21. 下列作品、作家、時代及體裁, 對應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虯髯客傳〉╱ 元稹╱ 唐人傳奇小說
(B)《水滸傳》/ 施耐庵/ 宋人話本小說
(C)《老殘遊記》/ 劉鶚╱ 清代章回小說
(D)《聊齋誌異》╱ 蒲松齡╱ 清代志怪小說
(E)《世說新語》╱ 劉義慶╱ 南朝宋志人小說
A<古文40篇>
B國中歷史教過了
C王小玉說書
D勞山道士<古文40篇>
E國中就學過王藍田食雞子<古文40篇也有世說新語選>
<91補10B也考過世說新語>
95
<ABDE>17. 針對下列古文名篇內容, 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蘇洵〈六國論〉藉論六國賂秦之弊, 諷諭宋朝屈辱求和的政策
(B)蘇軾〈前赤壁賦〉藉變與不變之辯證, 表現作者通達的人生觀
(C)韓愈〈師說〉藉贈文李蟠的機會, 批判時人一味崇尚佛老的風氣
(D)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藉「始得」二字, 表現作者初次尋得心靈寄託的喜悅感受
(E)顧炎武〈廉恥〉藉論「士大夫之無恥, 是謂國恥」, 寄寓作者對易代之際,士人變節的感慨
A筆者上過六國論,但其他版本不知有沒有收錄
B<古文40篇>
C<古文40篇>
D<古文40篇>
E<古文40篇>
<AD>18. 近年知性之旅甚為流行, 或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畫文學之旅; 或依
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畫古蹟之旅。下列藝文之旅的主題, 與作品內容相關的配對選項是:
(A.)右軍書藝之旅── 曾鞏〈墨池記〉
(B)遊園賞花之旅── 陶淵明〈桃花源記〉
(C)農田酒鄉之旅── 歐陽脩〈醉翁亭記〉
(D)民俗曲藝之旅── 劉鶚〈明湖居聽書〉
(E)赤壁泛舟之旅──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A這就超出課本了
B<古文40篇>
C<古文40篇>
D筆者的課本有,但其他版本不知有沒有收錄
E黃州快哉亭記是各版本重要選文
96
<B>11. 先秦諸子的思想與文章各有其特色, 請推斷下列敘述中的甲、乙、丙、丁各指
何人?
甲、強調民貴君輕, 其文表現出氣勢浩然的風格。
乙、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 筆鋒峻峭犀利, 論說透徹精闢。
丙、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 善於運用排偶句法議論, 邏輯周密。
丁、追求逍遙的境界, 善於寓哲理於寓言之中, 想像玄妙, 說理高超。
甲 乙 丙 丁
(A.) 莊子 孟子 韓非子 荀子
(B) 孟子 韓非子 荀子 莊子
(C) 莊子 孟子 荀子 韓非子
(D) 孟子 韓非子 莊子 荀子
叫國中生來寫也會<國中歷史教過>
<ABD>20. 下列敘述, 說明作家的作品風格與作家氣質相關的選項是:
(A.)陶淵明閑靜少言, 崇尚自然, 其詩樸質無華, 真淳恬淡
(B)韓愈耿介堅毅, 敢於直諫, 其散文雄渾剛健, 氣勢磅薄
(C)劉基博通經史, 為明朝開國功臣, 其散文筆致駿邁, 意旨閎深
(D)蘇軾器度恢弘, 樂觀曠達, 其散文汪洋恣肆, 豪放詞尤獨具一格
(E)王安石為北宋神宗時宰相, 推行新法, 其散文風格峭拔, 結構謹嚴
A桃花源記<古文40篇>
B師說<古文40篇>
C郁離子選<古文40篇>
D赤壁賦<古文40篇>
E遊褒禪山記,傷仲永
<這題題幹是大陷阱!>
<DE>21. 國文課堂上討論「宋代貶謫文學」, 範圍為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則下列敘述, 正確的選項是:
(A.)三篇文章雖皆流露遭逢貶謫的感慨, 仍不忘對時局提出諍言
(B)三篇文章的敘寫次序皆為: 登高望遠→ 遙望京城→ 抒發感懷→ 物我合一
(C)歐陽脩〈醉翁亭記〉認為官運難卜, 應該及時享受與民同遊共飲的快樂
(D)范仲淹〈岳陽樓記〉認為儘管仕途受挫, 知識分子仍當以百姓安樂為念
(E)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認為心胸坦然, 超越人生的缺憾, 才能擁有自在的生命
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都是<古文40篇>
而黃州快哉亭記也是各版本重要選文
97
<A>8. 沈德潛《說詩晬語》:「性情面目, 人人各具。讀□ □ 詩, 如見其脫屣千乘;讀□ □ 詩, 如見其憂國傷時。」□ □ 中的二位詩人, 與下列選項所論詩人相同的是:
(A.)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 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B)讀柳子厚詩, 知其人無與偶; 讀韓昌黎詩, 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 倚風自笑; 孟浩然如洞庭始波, 木葉微落
(D)子瞻以議論作詩, 魯直( 黃庭堅) 又專以補綴奇字, 學者未得其所長, 而先得其所短
李白和杜甫,有誰沒背過他們兩位的詩?
98
<ABCE>23. 下列關於古代士人在其文章中展現襟抱的敘述, 正確的選項是:
(A.)范仲淹〈岳陽樓記〉以「遷客騷人」和「古仁人」對照, 顯示自我「先天
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
(B)歐陽脩〈醉翁亭記〉以「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陳述個人不以貶謫為意, 而能樂民之樂
(C)蘇轍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認為「文者, 氣之所形」,故歷覽名山大川,
求謁賢達, 藉以充養其氣, 宏博其文
(D)蘇軾在〈赤壁賦〉中藉「蘇子」與「客」討論水與月的「變」與「不變」,
申明其濟世之志絕不因憂患而改易的態度
(E)顧炎武〈廉恥〉藉顏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的自警自戒, 與「閹然媚
於世者」對比, 寄託自我處身明清易代之際的選擇
A<古文40篇>
B<古文40篇>
C課文
D<古文40篇>
E<古文40篇>
99
<AC>23. 下列引用《論語》文句詮釋經典名篇的敘述, 正確的選項是:
(A.)諸葛亮於〈出師表〉中, 充分展現「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敬」的行事態度
(B)蘇轍於〈上樞密韓太尉書〉中, 表述基於「仕而優則學」的體悟, 進京求師
(C)韓愈〈師說〉中舉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人為例,寓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之意
(D)蘇軾〈赤壁賦〉「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心理, 等同於「未知生,焉知死」的生死觀
(E)〈燭之武退秦師〉中, 燭之武深知「及其壯也, 血氣方剛, 戒之在鬥; 及其老也, 血氣既衰, 戒之在得」的道理, 故向鄭伯委婉推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A<古文40篇>
B民國98年23題C考過
C<古文40篇>
D<古文40篇>
E<古文40篇>
100
101
<BCDE>18. 臺灣近五十年來名作家輩出, 其中不少作家吸收古典文學之美, 融會貫通後,
創造出個人獨特的風格。例如詩人甲 將 文 化中國當作母親, 表現濃厚的鄉
愁, 在現代詩、現代散文、文學批評及翻譯上也都有相當成就。而乙 將 古
典詩詞的語彙和意象融入現代詩的情境當中, 一首〈錯誤〉有著典雅細膩的浪
漫情調, 被人廣為傳誦。至於女作家丙 、 丁 均 善用古典詞語寫出精緻
動人的散文, 前者多以懷舊憶往的題材為主, 在平凡無奇中涵蘊至理, 充滿中
國倫理色彩; 後者寫作風格以多樣著稱, 有時細膩溫柔, 有時辛辣諷刺, 並曾
將古典故事改編為現代戲劇。另外, 戊 熱 愛 中 國 傳 統文化, 又嫻熟西方現
代主義, 曾將崑曲〈牡丹亭〉融入小說〈遊園驚夢〉中。上 文 中, 依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甲、楊牧
(B)乙、鄭愁予
(C)丙、琦君
(D)丁、張曉風
(E)戊、白先勇
筆者已在 <準備高中國文以應付學測指考>裡提到,
白話文的作者介紹要看
<CE>19. 下列有關文化知識的敘述, 正確的選項是:
(A.)《資治通鑑》為司馬光所撰, 以人物傳記為主, 屬於「紀傳體」
(B)〈項脊軒志〉的「志」即「記」, 該篇重點在記錄書齋建造的原因及過程
(C)〈左忠毅公軼事〉中的「軼事」又稱「逸事」, 多屬史傳沒有記載且不為人
知之事
(D)《儒林外史》揭露儒林?相的醜態,是一部詳細記載中國科舉制度的重要史書
(E)《臺灣通史》起自隋代, 終於割讓, 是研究臺灣歷史的重要典籍
A訓儉示康
B<古文40篇>
C<古文40篇>
D民國91補10D考過
E<古文40篇>